王煒廳長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佈會解讀加快推進科技強省建設政策文件

2021年09月1日

王煒廳長指出,省委、省政府把科技創新作為湖北謀在長遠、乾在當下、贏在未來的戰略之舉,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推進力度前所未有。今年春節後首個工作日召開全省科技創新大會,成立省委書記、省長「雙組長」的省推進科技創新領導小組,召開兩次領導小組會議專題研究部署科技創新重點工作,強調以系統觀念推動科技強省建設,建立「1+4」政策體系。「1」,即由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加快推進科技強省建設的意見》,為推進科技強省建設的指導性文件。「4」,聚焦人才發展激勵、科技成果轉化、財稅金融支持、土地資源配置等4個方面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

王煒介紹,《意見》緊緊圍繞建設科技強省總目標,以構建創新體系、提升創新能力、激活創新要素為主線,包括創新目標、體系、能力、轉化、人才、要素、環境七個方面,共24條。主要有四個方面特點:

第一,高起點謀定建設目標,對標先進,提出「三大目標定位」。一是努力塑造湖北在全國科技創新版圖中的領先地位;二是創建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取得實質性進展,爭創國家實驗室取得重大突破;三是綜合科技創新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提出高新技術企業數、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技術合同成交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研發機構比重等5項指標實現倍增。

第二、高標準構建創新佈局,服從服務全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佈局,構建7個層級的創新體系。一是錨定創建國家「兩個中心」目標,把湖北東湖科學城打造成為「科學特徵凸顯、創新要素集聚、策源能力突出、科創活力迸發」的世界一流科學城,推進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建設。二是支持襄陽、宜昌建設省域重要科技創新中心,組建「襄十隨神」「宜荊荊恩」城市群科技創新聯盟。三是推進全域協同創新,建設國家級、省級創新型縣(市、區)40家以上;國家高新區實現市州全覆蓋,

建設省級高新區30家以上。四是建設高水平實驗室,堅持「一室一策」建設10個左右湖北實驗室。五是推進建設10個左右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推動與湖北實驗室融合創新,增強科學發現和原始創新能力。六是積極創建國家重大創新平台。七是大力發展企業研發機構,按照「達標即准」原則,支持企業建設省級研發機構。

第三,高要求部署重點任務,聚焦「三個重點方向」,推進11項主要工作。

一是突出協同創新,提升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對接國家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前瞻部署實施一批戰略性技術研發項目,建設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著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卡脖子」核心技術,每年組織實施10個左右科技重大項目。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十百千萬」行動,培育10家科技領軍企業,做大做強100家龍頭企業,優先扶持1000家重點企業,滾動培育10000家後備高新技術企業。

二是突出市場導向,圍繞源頭供給、渠道暢通、轉化服務、產品應用、成果評價等5個關鍵環節,優化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鏈。建設綜合型技術創新平台,省財政一次性給予最高1000萬元建設資助;大力支持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對購買先進技術成果並在鄂轉化、產業化的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支持。加快建設湖北·漢襄宜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探索建立符合國際規則的創新產品政府首購制度,支持重大裝備首台(套)、重點新材料首批次以及「光芯屏端網」和綠色低碳等領域重大創新產品應用。同時,配套出台了《關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提出15條具體舉措,既有項目支持,也有平台搭建,還有評價獎勵。比如:對單項投入使用經費達50萬元的橫向項目,考核評價時可視同於省級科技計劃項目;支持有條件的高校、科研機構設立概念驗證中心,給予不超過500萬元的支持;圍繞重點產業領域佈局建設一批中試基地,按績效每年給予最高100萬元支持;支持龍頭企業建設平台型、網絡型創新聯合體;實施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扶持工程,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專員制度;實施院士專家引領高端產業發展行動,建設院士專家成果展示與轉化中心,推動院士專家科技成果在鄂落地轉化;深入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強化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激勵,科研人員在職務科技成果轉化中,可按照相關規定獲得70%-99%的現金獎勵或股權激勵,並享受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

三是突出放權鬆綁,激活用好各類人才。加強高端人才集聚。建設武漢國家人才高地,優化整合人才計劃,採取「一事一議」方式引進頂尖人才。推進科研人員雙向流動。建立高校、科研機構與創新型縣(市、區)、創新型園區結對合作機制,精准選派「科技副總」「科技專員」「科技特派員」和「三區人才」。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分類評價體系,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讓科研人員「名利雙收」。同時,配套出台了《關於加強人才發展激勵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從人才引進、培育、評價、流動、激勵和生態環境6個方面,創新提出16條激勵措施。

第四,高質效實施創新舉措,從政策支持和創新環境兩方面,強化6大支撐保障。一是加大財稅支持,二是強化金融支撐。配套出台《關於支持科技創新的若干財稅金融措施》,建立服務於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的財稅金融生態體系,提出13條具體措施,最大限度用好省級稅收政策自主權,明確2025年前執行對製造業高新技術企業城鎮土地使用稅按規定稅額標準的40%徵收政策,最低不低於法定稅額標準。三是優化創新發展空間。配套出台《關於國土空間規劃和自然資源要素服務科技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6條具體措施,既有集成措施,又有創新舉措。將科技創新項目優先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實施年度項目庫,對省級以上重點科技創新項目用地計劃指標實行兜底保障。降低科技創新項目用地成本,探索運用新型產業用地(M0)等多種方式供應科研用地。四是強化組織領導,明確各級黨委、政府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定期聽取科技創新彙報;省推進科技創新領導小組加強整體謀劃、統籌協調、督促檢查。五是推進科技管理改革,要更大力度給項目管理放權、給經費管理鬆綁、給科技人員減負、給人才流動清障。六是建立創新盡職免責機制,對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工作中出現的偏差失誤,按照「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可免除相關責任或從輕減輕處理。

在回答湖北日報記者有關科技成果轉化的提問時,王煒廳長介紹了我省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做法和成效,強調要加大力度推動落實《關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重點從四個方面進一步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一是加快建設中國工程院院士成果展示及轉化中心,充分發揮中科院育成中心作用,推動「兩院」院士成果和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成果在鄂轉化。二是加快建設湖北·漢襄宜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國家長江中游城市群綜合科技服務平台,持續推進「聯百校、轉千果」「鄂來拍」「鄂來揭」等成果轉化對接活動。三是貫徹中央改革精神,研究出台《完善科技成果評價評估機制的實施意見》,解決成果「怎麼評」「評什麼」「誰來評」「怎麼用」等問題,激發科技成果轉化活力。四是深入實施湖北工業大學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總結經驗,及時在省內高校院所推廣。

發佈會上,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馮艷飛、省財政廳副廳長趙紅兵、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陳現賓分別解讀了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人才發展激勵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關於支持科技創新的若干財稅金融措施》《關於國土空間規劃和自然資源要素服務科技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主要政策內容,並回答記者提問。省發改委二級巡視員蔡鉑介紹了創建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相關進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