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专委会办公室

  • 湖北康养科技产业研究院专委会办公室介绍

    湖北康养科技产业研究院产业技术委员会(简称专委会)是研究院内设机构,以高校及政府主管部门、科技金融行业和康养产业技术专家为主体,通过自荐、推荐并经董事会审核组建,旨在促进康养科技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多产业协同创新,推进康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省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界力量,根据专委会章程负责建设院士专家智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驱动科技创新研发。

    1.创建院士智库:大健康领域学科交叉与产业融合“院士专家智库”是面向全球汇聚“政产学研金服用”各领域院士专家与企业家建立的特定产业智库,是专委会的重要智力支撑。负责康养产业顶层战略架构与产业应用场景规划的相关咨询与论证,协同地方政府招才引智、招商引资,促进企业、高校产教融合创新发展。

    2.促进成果转化:专委会通过顶层产业战略设计,依托康养产业实际应用场景与市场需求,融合政产学研金服用各方资源,以康养科技产业技术地图为基础,推进院士专家现有科技成果定向转化,赋能企业科技创新、业绩增长、上市并购等。

    3.驱动科技创新:专委会负责“康养产业院士专家库”建设工作,每年计划从智库中引入3-5位院士专家领衔加入专委会参与研究院各研究所建设。同时设立大健康前沿科技创新基金,推进大健康产业领域前瞻性基础研究与特定领域技术攻关。

    专委会院士专家智库是专委会的重要智力支撑,自2021年成立以来已面向全球相关领域引入数百名院士专家教授进入专委会院士专家智库。专委会由主任委员、主任助理和委员组成,在主任委员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专委会委员每年从院士专家智库中进行遴选。专委会下设专委会办公室,作为专委会的工作机构,受主任委员领导,负责专委会的日常工作。专委会主要为研究院提供专业的发展咨询与技术支持,为研究院组织策划的康养科技产业发展、康养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类活动提供咨询与支持,以及各类活动的专家评议评选。


  • 湖北康养科技产业研究院产业技术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湖北康养科技产业研究院发展建设工作的实施,并规范康养科技产业研究院产业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的工作,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为促进湖北康养科技产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推动湖北康养科技产业研究院的建设,研究院董事会根据工作需要组建专委会,并确定其名称、职责等;

    第三条 专委会在研究院董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四条 专委会以高校及政府主管部门、科技金融行业和康养产业技术专家为主体,通过自荐、推荐并经董事会审核组建。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专委会由主任委员、主任助理和委员组成。主任委员、主任助理由董事会任命,任期为5年;

    第六条 专委会设主任委员1名,专委会在主任委员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任委员的职责:

    (一)负责专委会的工作,完成研究院董事会安排的任务;

    (二)负责定期向研究院董事会报告专委会所承担工作项目的进展情况。

    第七条 专委会设主任助理1名,协助主任委员组织、协调工作组标准制定、评审、推广工作的开展。主任助理的职责:

    (一)专委会成员的选任、管理、联络、组织工作组年度工作计划;

    (二)参加专委会的活动,及时反映专委会的意见和建议;

    (三)协助主任委员筹办专委会会议;

    (四)对专委会成员的加入进行初步把关;

    (五)负责起草、制定康养产业技术指南与重大康养技术转化指南等。

    第八条 专委会成员数量设定为11名以上。候选人自愿并通过自荐、推荐,经研究院董事会审定后作为专委会委员。

    第九条 委员的加入

    (一)本人自荐或专家推荐确定候选人;并向专委会提交《湖北康养科技产业研究院产业技术委员会委员申请表》;

    (二)由专委会将申请候选人资料提交董事会审核是否通过并予答复。

    第十条 专委会下设专委会办公室,专委会办公室设置在湖北康养科技产业研究院建设管理办公室内,作为专委会的工作机构,受主任委员领导,负责专委会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 委员条件和义务

    第十一条 专委会委员应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关心行业发展,认可专委会章程,履行委员职责。一般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爱国爱党,政治站位准确;

    (二)专委会委员不限国别、年龄、性别、地域;

    (三)愿意为湖北、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的康养科技产业建设服务;

    (四)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或各自的行业领域多有成就或建树;

    (五)对康养科技产业有较深入的认知或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第十二条 专委会委员的义务

    (一)拥护和遵守专委会章程,积极维护专委会的整体形象和声誉;

    (二)保守专委会内部相关信息,未经批准,委员不得对外发布与研究院发展战略及组织开展的专委会工作内容;

    (三)宣传和贯彻专委会制定的方针,积极参加专委会的活动,承担专委会分配的任务。每年参与活动次数不少于2次。

    第四章    康养科技产业技术委员会职责

    ‍第十三条 积极参加研究院组织的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活动。

    第十四条 为研究院提供专业的发展咨询与技术支持。

    第十五条 为研究院组织策划的康养科技产业发展、康养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类活动提供咨询与支持,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的专家评议评选。

    第十六条 对湖北康养科技产业研究院及系列活动进行积极的宣传。

    第五章    其它

    第十七条 本章程经研究院董事会审议通过;

    第十八条 本章程的修改需经专委会大会讨论,并获得2/3以上(含2/3)赞成,并经董事会审议方为通过;

    第十九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归研究院董事会所有;

    第二十条 本章程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章程自董事会审定通过之日起生效。

    湖北康养科技产业研究院

    建设管理办公室

    2021年11月1日


  • 马海乐 全球院士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江苏大学二级教授,博导,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院长;食品装备和食品物理加工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及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分会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与包装机械工业协会果蔬保鲜加工机械分会副会长、中央厨房工程与装备委员会副会长、农业部蔬菜脱水加工技术集成基地主任、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研发分中心主任、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主持“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863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各类政府资助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9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及行业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发表论文1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540篇(h-index 59);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10件。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突出贡献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的“‘十三五’机械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多年连续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的“终身科学家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 陈建设 全球院士

    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英国食品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食品口腔加工与感官科学研究所所长,浙江省特聘专家;新西兰梅西大学荣誉教授,英国利兹大学访问教授,泰国农业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国际吞咽障碍者膳食标准化行动委员会的创始成员;国际食品口腔加工学术会议主席;Journal of Texture Studies主编,Journal of Future Foods高级主编。陈建设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创立了“食品口腔加工学”这一新兴食品科学研究领域,开展食品物理学、口腔生理学、感官心理学交叉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包括:(1)饮食过程中食品性质与微结构变化;(2)饮食与感官的食品物理学和口腔生理学原理;(3)特殊人群的饮食行为与饮食能力的客观评测;(4)特殊食品的质构设计。形成了包括食物口腔破碎、食品与唾液相互作用、食团吞咽、食品感官、食团形成与吞咽等在内的食品口腔加工系统理论;自主成功研发了包括口腔软摩擦、咀嚼模拟装置、饮食能力测试仪等新研究技术和装置。已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出版英语专著4本。2016年获美国AHSA学会的年度国际杰出成就奖,2019年以来连续入选年度全球10万名(2%)最有影响力科学家排行榜和职业影响力排行榜,2022年入选全球前百名最有影响力食品科学家。

  • 俞元洪 全球院士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兼职研究员、正高级工程师,注册水利一级建造师、注册港口与航道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爆破工程师。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兼围海科技公司执行董事。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理事、中国疏浚协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排水与加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利学会疏浚与泥处理专委会委员,曾荣获全国优秀总工、宁波市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等称号。研发了20余项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的技术,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3项、浙江省技术发明奖1项、宁波市科学进步奖3项、国家级工法3项、水利部级工法5项,专利授权51项。2次荣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奖——大禹奖”。研发的淤泥固化技术在海堤、码头、桥梁、道路等50多个项目中应用。该项技术获第7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暨国际教学新仪器和新设备展览会“金奖”、第8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金奖”,被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建设15周年评选为“十大优秀科技成果”。

  • 1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