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中國康復醫療產業報告—最具前景康復醫療細分領域

2022年04月26日

前言

世界500強企業畢馬威發佈了報告《康復醫療趨勢引領新藍海》,該報告對中國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的歷程、現狀進行了介紹和分析,列舉出了其認為的目前最具前景的康復醫療細分市場,對當下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對整個康復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上期我們主要從發展歷史、市場形勢和體系政策三個方面來說明當今中國康復醫療產業所面臨的局勢。本期我們仍以該報告為基礎,對中國目前康復醫療產業細分領域進行分析。

患者群體

隨著康復醫療需求群體的不斷擴大,針對不同群體為其提供專門化的康復醫療服務對於康復醫療產業的健康發展是有必要的。一般來說,康復醫療的消費群體主要有術後患者群體、老年人群體、慢性病群體、殘疾人群體、兒童康復群體、產後康復群體等。

康復對於術後的功能恢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手術會對患者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創傷,及時正確的康復訓練能夠有效促進手術創傷恢復,因此術後患者群體的康復醫療需求長期穩定存在。

根據今年5月份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我國60歲以上人口比例已到達18.70%(2.6億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0%(1.9億人),比2010年分別增加了5.44和4.63個百分點,老年人群體的康復需會不斷擴大。

世界衛生組織、原衛計委等聯合發佈的《中國醫改聯合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慢性病群體(我國居民常見慢性病主要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規模約3億。慢性病防治除了關口前移,推動全面健康生活方式,同時還要加強康復理念的咨詢指導和科普宣傳,注重慢性病康復治療的早期介入。

據《2019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得到基本康復服務的持證殘疾人及殘疾兒童達1043.0萬,其中肢體殘疾人553.6萬、精神殘疾人161.5萬、視力殘疾人112.2萬、智力殘疾人82.3萬、聽力殘疾人73.1萬、多重殘疾人46.8萬、言語殘疾人4.4萬。而截止2020年,中國殘疾人總數已達到約8500萬人。2019年12月,中國殘聯、民政部、衛健委聯合印發《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標準》,《標準》提出將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服務和保障體系;要求各級殘聯部門組織殘疾人主動參與社區康復活動,推進社區和殘疾人家庭無障礙建設。政府及全國各級殘聯組織將持續對殘疾人康復事業進行支持與投入。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中國0-15歲兒童約2.49億,畢馬威估算,中國0-15歲之間的兒童有康復需求者約3,000萬。兒童處於生理髮育的早期,各器官系統可塑性極強,康復能使他們的殘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或恢復。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將設立專門的兒童救助資金,推動兒童康復市場向前發展。

康復醫療產業市場細分

畢馬威從「市場吸引力」和「市場進入能力要求」兩個維度,針對11個康復醫療科室進行了深入分析,最終明確了五個未來市場發展潛力較大的細分領域:神經康復、老年康復、骨與關節康復、兒童康復和心臟康復。並分別對每個領域的特點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闡述。

神經康復

特點一:患者人數多、政策扶持力度大。(僅2018年腦卒中人數超過1200萬)

特點二:供需不匹配,患者需求難以得到滿足。(以腦卒中為例,《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各卒中防治點共計提供物理治療142.7萬人次,作業治療63.3萬人次,但與超過550萬的卒中新發病例相比,供給和需求之間顯然存在較大差距。)

未來趨勢:「機器人+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引領發展。

https://www.hbrnti.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image-4.png

與關節康復

特點一:骨科患者基數龐大,「重手術、輕康復」需改變,提倡骨科康復「一體化」。(2018年中國因骨科疾病住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超過300萬,而其中大部分患者如骨創傷、關節置換患者均需進行術後康復。)https://www.hbrnti.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image-5.png

特點二:康復設施供給不足,康復理念有待加強。骨科相關疾病具有住院時間短、康復週期長的特點,鑒於支付壓力以及醫保住院時間的限制,患者無法在同一機構完成全程康復。通常情況下,患者在院內完成臨床病房急性康復,待體徵平穩後就會轉入康復專科醫院進行後續康復。但多數情況下,由於專業康復機構數量缺乏、轉診體系不完善以及醫保覆蓋範圍的限制,骨科患者院外轉診不得不面臨「無處可轉」的尷尬境地。此外,從骨科康復特點來看,康復治療方案與手術方案聯繫緊密。然而,大多數醫院還存在手術效果與康復重視程度倒掛的情況,即手術效果越好,康復越不受重視,這致使骨科康復「一體化」難以推進。

未來趨勢:開展合作共建、搭建遠程康復平台。骨科康復市場進入者可考慮與醫院展開合作,在技術能力較強的手術醫院周邊區域選址建立「院邊店」,或借助互聯網技術,搭建骨科康復平台,解決患者骨科康復問題。

https://www.hbrnti.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image-6.png

心臟康復

特點一:康復模式清晰,指導原則明確。《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顯示,2017年中國心血管疾病患者2.9億。心臟康復是心臟病的一級預防、二級預防與三級預防的重要構成部分,能夠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發展進程。但國內心臟康復患者仍然較少,國內某知名心血管醫院每年實施約3萬例心臟手術,而實際參加心臟康復的患者不足1%。已有大量數據表明,心臟康復可顯著降低再發心血管事件,有效改善患者機體功能和生存質量。並且,心臟康復已發展出以「H2H」和「雙心」為代表的多種模式。2012和2018年,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等學術機構相繼發表《冠心病康復與二級預防專家共識》和《中國心臟康復與二級預防指南》,為中國完善心臟康復醫療體系提供了明確的標準。https://www.hbrnti.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image-7.pnghttps://www.hbrnti.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image-8.png

特點二:設置標準高,供給呈現區域化差異。《中國心臟預防康復調查報告》顯示,全國心臟康復中心已從2013年的6家增加到2017年的500多家,但心臟康復工作發展極為不平衡。心臟康復服務機構主要集中在康復起步較早、經濟較為發達的華東地區,使得部分地區康復服務的可及性較弱。

未來趨勢:開展專業合作、發展家庭智能康復。心臟康復領域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實際轉診率偏低。公開信息顯示,全球心臟康復轉診率僅為43%,中低收入國家更是低於40%。心臟康復可考慮通過開展專業合作與家庭智能服務,提升心臟康復參與率。

https://www.hbrnti.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image-9.png

老年康復

特點一:人口老齡化加劇老年康復需求。011到2018年,中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從1.84億(13.7%)增加到2.49億(17.9%),平均每年增加約900萬人。根據今年5月份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我國60歲以上人口比例已到達18.70%(2.6億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0%(1.9億人),比2010年分別增加了5.44和4.63個百分點。老齡化的加劇意味著與年齡相關性疾病群體規模正在增加。https://www.hbrnti.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image-10.png

特點二:患者需求多元化,服務模式多樣化。老年康復群體由於各系統器官的組織結構及生理功能均隨年齡增長而衰退,易伴隨多種複雜的老年問題和老年綜合徵,涉及身體、精神、情感等諸多因素,使得老年康復服務對象需求多元化。因此,老年康復服務體系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康復醫師和康復治療師均需掌握綜合康復知識以及過硬的跨學科醫學知識,方能應對多元化、多樣化的老年康復需求。

未來趨勢:社區需求出發、互聯網分流。老年康復群體基數大、涉及多個學科,與失能老人康復、慢性病康復、臥床康復、骨科康復下的關節類、創傷類和脊柱類康復等領域都有緊密的聯繫

https://www.hbrnti.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image-11.png

兒童康復

特點一:社會關注度高,服務體系較為規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期統計監測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殘疾兒童接受康復訓練和服務人數達28.1萬,是2010年的3.8倍。兒童康復患者數量增長較快的原因主要是兒童康復的價值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兒童處於生理髮育的早期,各器官系統可塑性極強,康復能夠使兒童的機體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復,對兒童回歸家庭與社會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殘疾康復就已被納入國家發展規劃,是殘疾人事業國家計劃綱要中的重點內容。

特點二:主要服務提供者為衛生、民政以及殘聯繫統。目前開展兒童康復的機構主要包含衛生部門、民政部門和殘聯組織的公益性康復機構、兒童醫院康復科/兒保科、特教機構等,其中衛生、民政以及殘聯繫統是當前兒童康復服務的主要提供者,為50%以上的重症患兒提供康復服務。《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期統計監測報告數據顯示,中國2015年開展殘疾兒童康復的服務機構共有7,111個,是2011年的2.3倍。但兒童康復資源分布地區差異明顯,資源和技術集中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其他地區兒童康復機構和管理人才較為匱乏。

https://www.hbrnti.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image-12.png

未來趨勢:中外合作、醫教結合。當前兒童康復機構面臨的困難包含業務模式不夠清晰、業務領域不夠完整,而且同時需要應對來自醫療和教育的「雙重專業」挑戰。因此,兒童康復機構可以採取中外合辦、醫教結合等模式,打造兒童康復新模式。https://www.hbrnti.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image-13.png